中国大上海_打造上海最权威的企业门户网站之一

昆明市盘龙区—— 让历史文化遗产“开口说话”

2020-01-02 16:01:16 来源:互联网 阅读:1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2)

在龙泉古镇探索博物馆集群建设,借文物古建向游客讲述文化名人的昆明故事;争分夺秒收集西南联大口述历史,留存正在慢慢消失的历史足音;用短视频等“网红”手段展示非遗传承人,让“土文化”发出强劲的潮流之声……

近年来,盘龙区不断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方式,努力实践“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龙泉古镇博物馆集群初现形态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1)

文物不会说话,但里面蕴藏的精神是“活的”,一旦得到合理的活化利用,文物就能“开口说话”。

历史上的西南联大,留给昆明的除了多位熠熠生辉的文化名人,还有他们曾经居住过的旧居。其中,在北市区林立的高楼中,就散落着梁思成、林徽因旧居,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严济慈、蔡希陶旧居,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含冯友兰旧居)等一批抗战文化遗存。因为产权问题,这些珍贵文物只能保护,难以实现对公众开放。

梁思成林徽因旧居

为解决这一文物界的普遍难题,2018年开始,盘龙区实施了“龙泉古镇文物保护利用暨博物馆集群建设”:政府主导闻一多纪念馆、昆明抗战文化名人纪念馆、梁思成林徽因纪念馆等重要馆设的建设,配合社会力量,以“公助民办”的方式建设中小型特色博物馆,利用文物保护利用推进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

“2017年出台的《盘龙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计划》里,就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过近3年的努力,这种探索在2019年的龙泉古镇博物馆集群建设中已初现成效。”盘龙区副区长成钢告诉记者。

在盘龙区文物管理所所长田凡的带领下,记者走进龙泉古镇看到,这里已经显现出博物馆集群的形态:闻一多公园已全面建设完成,园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也已完成文物场景复原,并对公众开放;在登记文物晋氏宅院内举办的“1938年的龙头街”专题展览,获得社会好评。博物馆集群的核心主馆是闻一多纪念馆,目前已全面完成工程建设,内部陈列布展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预计很快将对市民开放。龙头街115号民居产权已收归国有,正引入社会力量抓紧建设“昆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艺术馆”。建成后,艺术馆除展出云南及昆明地区各时期建筑式样及考古资料,还将分类实物展出古建筑图纸、古建筑部件、建造器具、油漆工艺及原料等,同时还设立了体验馆,让参观者互动体验。

一场和时间赛跑的抢救行动

如果说要让古建筑等文物“发声”,可以慢慢探索、慢慢实践的话,想要获得另一种声音,就必须争分夺秒,那就是口述历史。

“西南联大时期的口述历史整理和名人后代的寻访工作,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抢救行动。”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李亚婕说。

采访闻一多儿子闻立雕(右二)

2018年10月,李亚婕带领盘龙区文物管理所的专业人员从昆明出发,寻访西南联大时期在龙泉古镇居住过的名人后人,马不停蹄地走遍湖北、江苏、四川等地,寻访到了闻一多的后人闻立雕、闻立鹏、闻铭,朱自清的孙子朱小涛,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外孙女于葵等人。通过走访交谈,收获了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及信息,拍摄了大量影像资料。这些不但是对历史文化的重溯,更是对珍贵历史文化记忆的抢救性保护。

2019年,结合这些口述历史及龙泉古镇相关文物史料,《龙头街的守望者》、《在昆明发现史语所》和《梁林》3本书籍结集出版,并通过盘龙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出“寻找龙泉记忆守望者”专题,将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向公众呈现,获得如潮好评,该项目也入选了新浪微博2019“政务微博优秀案例”。

“名匠”成为盘龙文旅新名片

龙头街古建筑里的木雕

“南弓,一项冷门却极富魅力的老手艺,一把弓的制作需要200多道工序,1000多个日夜......”介绍南弓非遗传承人段美山的专题,出现在盘龙区文旅局推出的“盘龙文旅新名片·名匠”系列中,获得了近4万人次的点击量,而这样的点击量是常态。

2019年,通过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推荐申报和第六批区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工作,盘龙区已累计拥有60个非遗项目,58个省、市、区级传承人。

“坚持创新发展,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盘龙区文旅局副局长李亚婕介绍,为扩大这些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影响力,盘龙区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对传播和宣传方式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尝试。利用新媒体,推出了“盘龙文旅新名片·名匠”系列专题,打造出系列盘龙非遗“红人”。通过聚焦南弓射艺、云南评书、剪纸传拓、滇剧、微雕、昆明烤鸭等十余位非遗传承人,收获了一票忠实“非遗”铁粉,也获得了受众的好评。

另一方面,盘龙区还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里,一批非遗研学基地及以非遗展示体验为内容的创意集市在盘龙区落地,“我在盘龙找文物”等研学线路受到市民欢迎,2019年5月18日才对公众免费开放的文朱旧居和晋氏宅院已累计接待上万名参观者。每年的各种庙会、城市形象展示、长水机场窗口活动中,盘龙区剪纸、泥塑、南弓、滇式风筝等非遗项目和产品都是“最昆明”的风景。

盘龙区文化遗产保护2019大事记

完成龙头街115号民居、陆子安宅院、文明街11号欧式宅院等多处文物修缮工程。

龙头街片区恒大地块王家大院、114号传统民居等7项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专家论证。

开展文物安全巡查和各类文物安全专项检查20余次。

提升了一批文物保护级别,成功将赛典赤·赡思丁墓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震庄历史建筑群、闻一多朱自清旧居、严济慈蔡希陶旧居等3项文物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霖雨桥、谷昌坝等5项文物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开设非遗传习馆10个,传习基地4个,建立非遗影音图文全媒体资源库,编辑出版了《盘龙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抢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收集整理昆明曲剧的录音录像资料300份。

开设包含剪纸、面塑、云南评书、南弓射艺、呜嘟、滇剧等多种非遗项目的“非遗进校园”特色课程240课时,覆盖学生216000人次。

非遗工作进社区紧锣密鼓地开展,通过对水源区农民的非遗技艺培训,滇式风筝、剪纸、评书等非遗项目在文化扶贫领域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叶紫